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”这是屈原在《离骚》中表达自己不遇时的迷茫与探求,而孔子的处境亦有几分相似。孔子究竟是因为生计所迫,还是怀揣着实现政治抱负的梦想,又或是两者兼具,难以一言以蔽之。然而,有一点可以确信,那就是孔子绝不甘于默默无闻,渴望施展才华,留名青史。
我们可以从《孟子》中窥见一二:“孔子三月无君,则皇皇如也”,这意味着三个月无人赏识便感到焦虑不安。在《论语·阳货篇》中,孔子自喻:“吾岂匏瓜也哉?焉能系而不食?”表达了渴望被人利用的迫切心情。孔子对于出仕的态度显然是随时待命,自信十足地承诺:“苟有用我者,期月而已可也,三年有成。”更有甚者夸言:“如有用我者,吾其为东周乎?”孔子虽有期待未遇之叹,曾言“道不行,乘桴浮于海”,但当子贡询问他持宝而藏的意愿时,孔子毅然决然的回答:“沽之哉,沽之哉!我待贾者也。”显示出他的决心和准备。
孟子对孔子有“可以仕则仕,可以止则止”的评价,但似乎只看到了其中一面。孔子内心深处,对“止”字是有所保留的。就像城门守卫所说,孔子确为“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”。其弟子子路同样秉承师风,主张积极从政,崇尚“不仕无义”,却也洞悉:“君子之仕也,行其义也。道之不行,则已知矣。”两师徒皆是“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”。
自古而来,读书人渴望出仕大致有两大原因:一是以改善经济状况,二是实现政治抱负。孟子也有云:“士之失位也,犹诸侯之失国家也。”“士之仕也,犹农夫之耕也。”由此可见,从政并非不可取之事,关键在于是否能够“操其道而行”。
望官位而咤风云,古人亦有此志。然而,“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。”在实现政治抱负的道路上,预见未来,而后稳健前行,方能成就一番事业。否则,不仅仅是“知其不可为而为之”,更可能是沐猴而冠,怀才而不遇,所谓的“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”便是也。
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”这是屈原在《离骚》中表达自己不遇时的迷茫与探求,而孔子的处境亦有几分相似。孔子究竟是因为生计所迫,还是怀揣着实现政治抱负的梦想,又或是两者兼具,难以一言以蔽之。然而,有一点可以确信,那就是孔子绝不甘于默默无闻,渴望施展才华,留名青史。
我们可以从《孟子》中窥见一二:“孔子三月无君,则皇皇如也”,这意味着三个月无人赏识便感到焦虑不安。在《论语·阳货篇》中,孔子自喻:“吾岂匏瓜也哉?焉能系而不食?”表达了渴望被人利用的迫切心情。孔子对于出仕的态度显然是随时待命,自信十足地承诺:“苟有用我者,期月而已可也,三年有成。”更有甚者夸言:“如有用我者,吾其为东周乎?”孔子虽有期待未遇之叹,曾言“道不行,乘桴浮于海”,但当子贡询问他持宝而藏的意愿时,孔子毅然决然的回答:“沽之哉,沽之哉!我待贾者也。”显示出他的决心和准备。
孟子对孔子有“可以仕则仕,可以止则止”的评价,但似乎只看到了其中一面。孔子内心深处,对“止”字是有所保留的。就像城门守卫所说,孔子确为“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”。其弟子子路同样秉承师风,主张积极从政,崇尚“不仕无义”,却也洞悉:“君子之仕也,行其义也。道之不行,则已知矣。”两师徒皆是“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”。
自古而来,读书人渴望出仕大致有两大原因:一是以改善经济状况,二是实现政治抱负。孟子也有云:“士之失位也,犹诸侯之失国家也。”“士之仕也,犹农夫之耕也。”由此可见,从政并非不可取之事,关键在于是否能够“操其道而行”。
望官位而咤风云,古人亦有此志。然而,“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。”在实现政治抱负的道路上,预见未来,而后稳健前行,方能成就一番事业。否则,不仅仅是“知其不可为而为之”,更可能是沐猴而冠,怀才而不遇,所谓的“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”便是也。